作者:时间:2021-01-12
众所周知,中国孩子面临中考和高考两个重要关口,而中考的压力更大。教育部出台的中考政策表示:中考后的普通高中与中职教育的招生规模需要大体相当。
那也就表示今后将会有一半的初中生无缘高中。而在中考中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的学生则要分流到职高或者是技校就读。中考在某种意义上比高考更为重要,竞争更激烈,如果孩子不努力,可能连普高都上不了,大学更是一种奢望。
我们都听过“越努力越幸运”这句话,但是我们常常忽视了除了努力,方法同样重要,只有掌握了正确方法,努力才真正有实效。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有些孩子上学非常努力,上课认真听讲、认真问问题,认真写作业、认真复习……可是,很多这样努力的孩子学习却始终处在中游,上不去。如果有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警惕孩子是否是在无效学习。
下面是四种无效学习的信号,快看看您家孩子中招了吗?
一、盲目模仿,没有主见
有的孩子对待学习充满热情,今天看见同桌买了一套新的英语卷子,就让家长也去买一套;看见邻居家孩子用APP去背单词,自己就放弃了用课本背单词。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每个人的学习进度、学习方法都是不一样的,适当地参考别人的学习方法是可以的,但是照搬、没有主见则是盲目的。自主学习意识缺失,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只会照搬别人的学习策略,也是无效学习的一种。
如果买来的学习资料,孩子写了几页就不写了,请让孩子将一本写完、吃透知识点,再考虑是否新买一本。让孩子坚持一种学习方法,比来回更换更有效。应该让孩子意识到:学习在于内容,而不在于学习的承载物。
二、只会“输入”,不会思考
上课时候只去听老师讲,而不去思考为什么老师会用这种方式去解答题目。对于学习来说,单纯地输入是没有用的,要学会在输入的时候思考,学会用心看,而不是只用眼睛看。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家长可以时不时抽查孩子的作业,问问他到底是不是真的学会了,对知识点到底掌握了多少。每隔一段时间对孩子之前写错的难题进行提问,将孩子写错的题用试卷的方式进行整理,让孩子“模拟考试”。
在平时生活中也要多注重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多让孩子思考“为什么”,而不是事事让家长包办。用提问、检查的办法去“逼迫”孩子多思考、多动脑。要知道,一个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和倾听能力的合力才是真正的学习力。
三、没有计划,三心二意
一线教育专家曾经提出过两种最无效的学习方式:一是连续学习一门功课3小时以上;二是脑子里想着数学,眼睛却在看英语。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复习的时候,若是不会灵活地安排自习科目,就会导致效率低下。家长看着孩子伏在桌前认真复习,一会儿翻看数学书,一会儿翻看英语书,觉得孩子挺认真的,其实孩子只是不知道先复习什么好。在纠结中摇摆不定,往往浪费了复习时间,还会加剧孩子的烦躁心理。
因此,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合理规划复习时间,做好规划。可以让孩子交叉复习,每次复习结束后都留有缓冲时间。
四、“表面学习”,流于形式
有的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特别认真,一个字都不准出错,一旦写得不好就擦掉重新写,看着写了一个小时的作业,其实浪费了很多时间。
有的孩子上课的时候身板挺得直直的,老师讲课的时候也是全神贯注的样子,但是实际上思想开了小差,早就跑到九霄云外了。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不走心的努力,都是看起来很努力。孩子不应该有“努力的幻觉”,低效的学习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实在得不偿失。我们经常被孩子的低质量勤奋蒙蔽了双眼,觉得这就是在努力,而很多时候,低质量的勤奋掩盖下的,才是真懒惰。
这种“表面学习”不仅会让孩子成绩下降,还会让孩子产生“我很努力了,但是仍然学不好”的心理,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真正的努力,不是比谁花的时间更多,谁把自己虐得更惨,而是找到合适的方法,抛下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去做一件事情。
(图片来源:摄图网,图文无关)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繁重的学习压力,如果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和帮助孩子改变无效学习的状态,并且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孩子的学习才会有所好转。
【免责声明】本篇公众号文章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经编者收集整理后,仅作纯公益学习分享,供各位读者参考。